走近入殓师:守护、尊严、坚持

入殓师是份什么样的工作?2022年清明节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全国多名入殓师,和您一起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守护和为之努力的尊严。

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的地下室里,入殓师王丹丹和周哲正熟练地为逝者清理口腔和鼻道。“老年人偏爱自然的淡妆,要让她看上去就像是安详地睡着了。”王丹丹用油彩调出自然的颜色,均匀地涂抹开来,再细致地为逝者打上腮红。

安徽省宁国市殡仪馆馆长杨巍也曾是位入殓师。一位婚期将至的女孩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未婚夫买来婚纱,哭求她们能为自己的爱人化一个“新娘妆”。妆容完成后,这一头美丽的新娘宛如睡熟,那一头痴情的爱人泪雨滂沱。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一位女性逝者的丈夫安静地对入殓师王琪说:“我太太生前很喜欢自己的头发,她久病,因为疼痛我们一直没法儿帮她洗头。请您一定、一定、一定要帮她好好洗洗头发,梳得顺一点。”王琪将逝者头发洗净、梳理清爽。原本在一旁安静站立的丈夫,老泪纵横。

渔船上,惨烈的事故现场散发出令人难忍的气味。浙江温岭市殡仪馆的入殓师夏海荣坚持工作了8个小时,逐一缝合遗体、填补空隙、化妆、穿上新衣,让逝者得以体面地下船“回家”……

“让逝者得其所,让生者了无憾。”多次奔赴突发性重大事故现场的夏海荣说,当一个生命因非正常原因终结,“修复”既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亲友的抚慰。

常年工作在地下冷柜附近,易患骨科疾病;经常使用化学药剂,口腔、呼吸道易受刺激;缝合遗体稍有不慎就有被锐器划伤,引发感染的致命风险……以为遗体整容塑形为业的入殓师们,在最近的距离体会冰冷的死亡,用炽热的努力还给逝者体面。

“需要技术吗?”发出这种疑问的人可能很难相信,今天的殡葬领域已经是一个由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等国家部委认可,并设立高校和相关专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领域。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说,公墓管理员、遗体防腐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及殡仪服务员等岗位都已有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就连“不吉利”“不干净”等这些小小的“无厘头”偏见,也能深深地伤害一名入殓师:不能随意说“再见”、不主动与人握手、不轻易出席朋友的喜宴……说不清是自愿还是被迫,但这些已成为许多入殓师的生活法则。

但他们仍愿意坚守,以专业为职业“代言”“正名”。

王丹丹曾有过“逃离”的机会。此前,工作表现优异的她,从殡仪馆调入了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可当了7年公务员之后,她决定重新干回入殓师,“做自己擅长的事,我才能做好我自己。”

坚守也意味着学习和成长。

“为了给逝者画好眉毛,男同事们总在观察身边女性的眉毛画得怎样。”杨巍说。

周哲则选择借助“泥塑”技艺提升专业技能。“最常做的练习,就是拿一个人体仿真头骨和一张面部照片,通过人工材料塑型、重现五官,要做到95%以上的相似度。”

近几年,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的告别仪式中,遗体整容化妆服务的需求率由原先的不足30%上升至90%以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副院长徐晓玲告诉记者,学校殡葬专业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4%左右……这些都只是专业化、标准化的殡葬业当下发展的一个缩影。

专家指出,当前专业殡葬从业人员缺口较大,随着职业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从业人员的上升通道越来越宽阔、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深造提升学历、获取技能证书、担任殡仪馆馆长、获得全国民政系统表彰……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入殓师这个平凡又特殊的职业,他们苦学苦练、迅速成长,为职业“代言”“正名”。

“入殓师职业是一种风向标,既标识出提倡移风易俗、弘扬生命文明的进程,又凸显出殡葬行业中越来越饱满的尊重与温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院长谭泽晶说。

伤心事暖心办 长沙这个新政策真贴心

谈及殡葬移风易俗,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丝茅冲社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经济压力减轻了,把百姓的伤心事办成暖心事,心里头舒坦,这才是真正的减负。”

自新的《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9月1日实施以来,绿色、文明、生态殡葬理念更加深入人心,9月1日-10月7日,全市共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励18.8万元,惠及群众116人,其中选择入葬农村公益性公墓95人,壁葬3人,骨灰抛撒18人。而在《条例》实施前,一年选择骨灰抛撒的不超过10人。

据测算,仅仅是建立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制度这一项政策,就可以每年为长沙老百姓节约8000万元左右的治丧支出。

负担轻了,一条热线架起民心桥

9月20日,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丝茅冲社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来信者是一位年轻的男子,他在信中说道:“感谢政府出台的新惠民政策,感谢殡仪馆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更想重点表扬一下这支车队和司机,真正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分忧。”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9月6日,这名年轻男子的父亲因肝癌不幸去世,身为独生子的他悲痛万分,面对父亲的身后事也显得一筹莫展。这时周边邻居给他介绍了“殡葬一条龙服务”并谈好了8000元的包干价。随后这名男子到社区开父亲的死亡证明,才知道了96321殡葬服务专线,社区工作人员给他讲解了最新的免除新政。

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16条96321专线为市民提供24小时服务。

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依法对殡葬专用车辆办理了注册登记,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卫生健康要求对殡葬专用车辆进行了统一编号、统一喷涂专用标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雪中送炭的消息。“我当即退掉了一条龙服务,并拨打了96321专线,殡仪馆的遗体接运车辆很快就上门了,从开完追悼会到父亲入土为安,只花了2486元。”男子在感谢信中说道。

据统计,9月1至10月7日,在市明阳山殡仪馆办理免除项目1666个,使用惠民卫生纸棺1491个,使用率89.5%(新《条例》实施前为25%左右);惠民骨灰容器972个,使用率58.34%(新《条例》实施前为20%左右)。自9月1日以来,全市范围内遗体接运基本都是通过拨打96321调度殡仪馆的殡葬专用车辆负责接运。

一直以来,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生者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往往“厚葬久丧”,随之产生的“天价”墓地、中介公司接运遗体、太平间捆绑消费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乱象时有出现。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随着《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202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股丧事新风正吹拂着星城大地。《条例》规定了96321号码为全市唯一的遗体接运服务专线,居民只要拨打此电话,殡仪馆的遗体接运车辆就能快速上门服务,服务质量由市殡葬事务中心全面监督,可以说是打通了丧事简办的“最后一公里”。

“96321就像一座桥、一根线,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市、县(区)、乡(镇)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丧事简办可以说是好风凭借力。”长沙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表示。

风气清了,绿色生态殡葬描绘幸福底色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殡葬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践行,成为感念和祭奠先人的一种最好方式。在长沙,以草坪葬、树葬、花坛葬等为代表的生态安葬,也在悄悄地“生根发芽”。

绿树环绕鲜花绽放的生态葬。

“我们家里人都很开明的,我母亲去世后,我和家里的亲人商量决定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只要心里始终记着她,她就永远在我们的身边,没有离开。”9月8日,家住雨花区左家塘街道60岁的厉爷爷向街道递交了长沙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申请审批表,他84岁的老母亲于近日去世,他选择了以骨灰抛散等不保留骨灰、不留标识、不单独留名的方式生态安葬母亲。他表示,节地生态安葬是近年来提倡的新型安葬方式,为子孙多保留土地,更能够造福后人。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无论是生态安葬还是入土为安,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文化肌理始终如一。作为雨花区第一位选择以不保留骨灰的生态安葬方式安葬亲人的居民,厉爷爷表示,如今全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自己只是选择了更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悼念之情。

长沙先后推出了十余种生态节地葬式,并在明阳山福寿苑陵园开发建设占地30亩的生态示范园区(春夏秋冬园)。

无独有偶,9月2日,望城首例骨灰撒散安葬在茶亭镇戴公桥村进行,树立了殡葬新风的榜样,拉开了新理念节地生态安葬的序幕。这也是望城落实新《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以来,首次以生态葬方式安葬的逝者。

在这背后是政府部门的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长沙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办法》明确:对采取树葬、花葬、草坪葬以及骨灰撒散等不占土地、不保留骨灰方式进行生态安葬的,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一定奖励。节地生态安葬奖励项目和标准为:入葬本辖区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奖励1000元;壁葬和在骨灰楼、堂、塔永久安放的奖励1000元;花坛葬、树葬、草坪葬等不建墓基、墓碑和墓穴的奖励2000元;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不留标识、不单独留名的奖励5000元。

从2004年率先全省提出生态安葬,经过不断倡导、推广、优化和创新,长沙先后推出了十余种生态节地葬式,并在明阳山福寿苑陵园开发建设占地30亩的生态示范园区(春夏秋冬园)。

为了让各项收费做到公开透明,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在金陵墓园、明阳山福寿苑服务大厅和骨灰寄存楼更换和补充了《长沙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办法》《长沙市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办法》的上墙公示;园区主要通道和服务接待厅均通过横幅和电子显示屏的形式进行新政宣传,提前让民众知晓生态安葬奖补的办理、审核、审批等程序。同时,市民还可以通过“我的长沙”APP、长沙民政、明阳山公众号线上办理殡葬服务,快捷又方便。

望城区复胜村虢大湾生态墓地。

“在新《条例》正式施行前,我们召集了各街镇相关负责人研讨宣传方案。”望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街镇积极响应,纷纷成立工作小组,动员专干和红白理事会,以“村村响”广播、横幅、电子屏、传单等形式,进行常态化宣传,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新《条例》政策。

让平凡的工作自带“烟火气”,把百姓的伤心事办成暖心事,长沙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殡葬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生态、文明殡葬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幸福长沙描绘了温暖底色。